【李叫兽】你有多久,没有死磕过一个问题?
Re-think:“归因”有人问李叫兽:你是如何思考的?到底怎么分析一个事物的本质原因? 首先,我们看过太多这样的分析: “华为手机为什么成功?” “因为他们坚持大投入研发,产品为王,其实所有的商业模式,关键在产品。” 接着可能有人问: “可是,产品为王、大力研发就能成功吗?诺基亚和Moto的研发更厉害,怎么失败了?既然都知道这个秘诀,为什么别的公司不坚持产品为王?” 这个嘛,留点面子,就不用深究了。 那么长期来看,怎么做,不会这么容易被“挑战”呢? 实际上,关于这类“分析技巧”、“思维方式”的文章数不胜数,无数的模型让人眼花缭乱,而李叫兽这次,就讲讲我一直尝试去坚持并训练的3个做法: 1,多维归因:寻找最合适的那个why 2,不要轻松给自己一个答案 3,不要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 1、多维归因:选择最恰当的那个why 归因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想只要学过中学历史的人,一定会被什么直接原因、导火索、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一系列名词搞得含混不清。 作为一个追求实用的人,我想你一定会破口大骂:这是什么玩意儿!劳资不管这么多名词,你就告诉我,如何得到“我想要的那个原因”? 那么到底什么是“我想要的那个原因”? 你想要一个原因,无非是为了指导工作、改善处境,从而达成这个目标的归因本质,实际上就是:在“可操作性”和“本质性”上取得平衡。 听起来有点绕口,先举一个前几天我刚遇到的“牙痛”例子你就懂了。 前几天我牙痛,想到的第一个解决方案是:吃止痛药。 这个解决方案可操作性很高(我自己可以改变),但感觉没有解决本质问题,有点“出现火灾后,不去灭火但把火灾报警器砸掉”的感觉。...
Read more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