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叫兽】初创品牌:如何建立宗教一样的粉丝信仰
如果你打开一个类似这样标题的新闻“小米发布小米NOTE,售价3299”,那么往往可以见到这样的跟帖: 一楼:“少壮不努力,长大抢小米。安卓狗跪舔雷不斯算了!” 二楼:“果狗太傻,一个成本2千的手机卖给果狗五六千!只许苹果卖高价,不许小米卖合理高价?” 三楼:“苹果卖的是设计,安卓狗有什么资格说苹果?你行你设计一个iPhone我看看” 看到这样的跟帖,最让我惊讶的并不是“人与人之间以狗相称”,而是人们对品牌的狂热对很多人来说,他们所消费产品的品牌已经变成个人信仰的一部分对于一个“米粉”来说,侮辱小米这个品牌就跟对他自己的人格进行侮辱一样。 然而在过去,这样的“信仰”往往只存在于国家和宗教之中。对于一个基督教徒,侮辱上帝就跟侮辱他自己一样。对于一个爱国者,侮辱他的祖国就跟侮辱他自己一样。 而现在,人们建立了形形色色的信仰,并把这个信仰的主体当作他们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不论是对国家、宗教、某个品牌、某个足球聚乐部还是某个歌唱明星。 Martin Lindstorm通过大脑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发现,当被呈现一个品牌形象时,消费者大脑被激活的区域和他被呈现祖国及宗教形象时的区域是一样的品牌信仰的作用类似于爱国或者宗教信仰。 所以如果你想得到无数人的支持,并且拥有强大的“粉丝经济”,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类似宗教或者国家的“信仰体系”。 而为了建立一套这样的体系,从0开始打造一个全新的深入人心的品牌,需要首先知道:人为什么需要这样的信仰? 人类需要信仰,是因为相对于复杂的世界,人类的大脑太过于简单了,因此我们不得不用各种方法来简化这个世界,以减少不确定感。而这一套减少“不确定感”的体系就是信仰,比如: 人的性格很复杂,性格的影响因素也很复杂,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感”,我们开发了12星座理论。 天气的成因很复杂而且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感”,我们幻想出了“雷公电母”。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很复杂而且难以理解,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感”,我们幻想出了“造物主”。 同样,保护牙齿健康的方法很复杂,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感”,我们选择相信了佳洁士的广告,认为“只要用佳洁士刷牙就行了”。 大部分人对于这种“不确定感”如此厌恶,以至于不得不在各个方面选择可以让自己信仰的东西不论是英明的君主、伟大的领导人、鲜艳的国旗、神圣的上帝还是一个强大的产品品牌,并且让这个“信仰体系”变成自己人格的象征。 那么如何从0开始,打造一个这样的“信仰体系”,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品牌”呢? 这样的信仰体系有6大立柱,你需要像构架国家信仰、宗教信仰一样一个个构建这6大立柱: 国旗:一个简单的符号...
Read more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