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干什么?
出去旅游人太多,读书充电看不下去,当然是好好享受自己看剧加睡觉了!
不过这样可能并不会让你扭转自己的负面状态并让你开心起来。
它们只不过是让你从一个负面状态转移到另一个负面状态而已从工作中的“压力感”“劳累”“紧张”转移到长时间被动娱乐的“抑郁”“焦躁”“烦闷”。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随机调查人群,让他们通过短信来回复“自己现在在做什么”以及“感觉怎么样”;通过大量的取样,心理学家发现:汇报自己正在“看电视”的人,更多地与“无聊烦闷失望”等词汇连接在一起。很多被我们当做“娱乐”的事情,竟然经常让我们陷入“轻度烦闷”。
你现在觉得躺在床上、看电视、逛街会让你快乐起来,但是实际上可能反而让你更加焦虑、无助、烦闷你甚至会在假期突然变得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
为什么呢?
因为“快乐感”是大脑对我们行为的奖赏,在百万年的进化竞争中,大脑通过“快乐感”奖赏我们的某些积极行为(比如吃饭),同时通过“疼痛感”惩罚我们的某些负面行为(比如灼伤),以保证我们能够活下来并且延续自己的基因。
而不论在什么环境中,长时间的被动娱乐(不需要任何体力、脑力的参与)都不利于我们的生存以及基因的延续,所以大脑会对这种行为进行惩罚,让我们因为这些行为而变得“抑郁”“焦躁”和“无聊”。
很多人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休假越休越烦,看电视越看越无聊。
所以“快乐感”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妄图“国庆只要整天睡觉”就会得到快乐的人,还是醒醒吧!你得到的只不过是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那么如何在假期得到快乐呢?
下面介绍6大方法:
1,短暂的释放自制力
自制力是指我们控制自己的能力比如强迫自己去工作而不是去娱乐,或者强迫自己面对美食而无动于衷。
自制力的变化机理其实跟肌肉力量一样使用后下降,休息后会恢复,长期锻炼后基础力量会增加。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实验者分为AB两组,告诉他们目的是进行智力测试,在测试前先让他们在一个房间候考。房间内存有食物,但是告诉实验者不能吃这些食物。不同的是,A房间放的难吃的食物,而B房间放的是巧克力蛋糕。
结果在接下来的智力测试中,发现B组的人作弊的比例远远大于A组因为他们在面对巧克力蛋糕时已经消耗了自制力,导致接下来自控能力下降。
所以,像肌肉力量一样,自制力进行长时间使用后会不断下降。当自制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我们会进入“耗竭”状态无心做任何事情、无法自控、情绪波动等。
而这时最“爽”的事情就是在自制力下降后进行娱乐活动来恢复自制力。回想一下你终于完成一个考试或者项目,并且踏上旅途飞机的那一刻怎一个爽字了得!
所以,尽管在假期前设定任务、努力工作,让自己的自制力不断得到消耗。
这样在假期的第一天,不论你是看电视睡觉还是旅游,都一定是“爽”。而且,提前完成工作还会让你不用担忧假期结束后面临一大堆事情,从而让你节后工作的几天可以相对从容地回味假期。
就连弗洛伊德都说过:“快乐是压力和紧张的释放。”
不过记住:这样的“娱乐”只在“释放自制力”时管用,当你的自制力已经恢复或者没有消耗,大量的睡觉、看电视等被动娱乐并不会起到多少提高快乐的作用。
2,做出限制
通过娱乐来释放自律可以得到快乐,那么是不是娱乐越多,得到的快乐就越多呢?
实际上不是的,过多的单一娱乐反而可能降低整体的快乐。
因为人的任何一种感觉(不论是痛苦还是快乐感),往往并不与时间成正比。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让A、B两组病人分别做结肠镜检查(很疼痛),并且每隔60秒就描述自己现在的疼痛程度。不同的是,A组的结肠镜检查只持续10分钟左右,B组的持续20多分钟。
然后两组的疼痛程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检查完成后,心理学家让两组病人描述自己刚刚这段经历(结肠镜检查)的痛苦程度。这时谁都能猜到:肯定是B组病人更加痛苦,因为痛了更长时间。
但是实际上,A组病人比B组病人更加觉得痛苦,即使他们客观上疼得时间更少。
所以,并不是一个感觉越持久,它就会越强烈。
同样,快乐等正面感觉也遵循的类似的规律假设一件事会让我们觉得很快乐,但是我们往往不会因为做这件事时间的增加而感到更快乐。
因此,你需要对自己的娱乐活动作出限制限制自己一天只看3集美剧往往比一整天都在看要快乐得多。
而对于让你痛苦的任务则使用相反的策略如果你觉得假期中有一些让你不得不理会的烦心事,请集中精力一次性把它们处理完,而不是每次处理一点点。这会减轻你的痛苦。
所以,把对娱乐进行限制和分散可以让你得到更多快乐,同时对痛苦进行折叠和集中,可以让你减轻痛苦。
3,积极投入
娱乐活动主要有2种,被动娱乐和主动娱乐。
被动娱乐就是俗称的“休闲”,是指不需要脑力、体力投入就可以完成的娱乐,比如看电视、发呆等;
主动娱乐是指需要一定的脑力体力投入才可以完成的娱乐,比如驾车、爬山、棋牌、竞技游戏等。
就像前文提到的,短时间的被动娱乐虽然会释放自制力,让你突然“很爽”,但是长时间的被动娱乐会激发大脑的惩罚机制让你变得无聊、焦躁、烦闷。
因为我们的进化就决定了我们无法从不费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中获得持续地快感。
想象一下你打高尔夫球,你总想买更好的球杆、锻炼更好的技术以更加容易地把球打到球洞里。那么假设现在发明了一种球杆,可以让你不论怎么打、在哪打都可以一杆进洞;或者高尔夫干脆修改了规则,让你在每次在距离球洞10厘米的地方击球,从而一杆进洞。这时你难道会觉得高尔夫更好玩了吗?
不会,你会直接放弃这个游戏,因为它太无聊了。
那么什么让的活动长期参与不会感到无聊烦闷呢?
答案是具备一定挑战的积极参与的活动。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FLOW”(心流),指的是我们全身心投入时忘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会暂时忘记时间、抛开烦恼,并且充满创造力,这几乎是一个人能够享受到的最高级的快乐。
达到FLOW的必要条件是能力与挑战相适应你需要选择某个和你能力水平差不多的挑战,挑战太高你会觉得困难,挑战太低你会觉得无聊。
所以我们看到在《爸爸去哪儿》中,爸爸们孩子们最难忘和愉快的活动并不是休闲看电视,而是一起奋力达到一个有趣的目标无论是收集食物还是滑草比赛。
网络游戏的设计者很清楚这一点他们不会让你一次性得到最好的装备并且有能力杀掉BOSS,因为这样你很快就会觉得没有挑战而无聊;同时他们也不会给你难以逾越的挑战而让你心生退意。
毕竟,游戏的本质就是“人为设置的有效障碍”。
所以,如果想在假期获得持续的快乐,请减少不需要挑战的被动娱乐(比如看电视),增加需要积极投入的娱乐活动。
如果实在找不到好的娱乐方式,在这个方面最简单的忠告就是少看电视,多打麻将。
4,不要一个人被动娱乐
说长时间被动娱乐不好,但是我就是懒得动,就是不想出去,那怎么办?
答案是:即使你真的想通过美剧和爆米花来度过整个国庆,那也请不要一个人看。
跟多人共享会提高看电视等简单活动的主动性因为你在有意无意地跟他们进行互动,这样大大地减少了看电视的被动程度。
况且,最美妙和最简单的快乐可能就是:多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5,结尾峰值
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完美的值得回忆的假期,不妨现在开始设计假期最后一个晚上的活动把你最想做、最期待的事情放到最后一个晚上,创造一个结尾的快乐“峰值”。
这样一方面让你在假期的大部分时间内对将来充满期待而不是恐惧(虽然下周就要上班了,不过最后一晚不是还有个PARTY吗?)另一方面,结尾体验会直接影响我们最终的回忆:
假设你参加一个很棒的音乐会,享受了2个小时,但是最后被周围的一杯咖啡弄脏了衣服,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段糟糕的回忆。
相反,你在泥泞的道路上走了2小时,整个身上都脏了,但是最后路过音乐会听到了你喜爱的音乐,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段珍贵美好的回忆。
这个就像电影,所谓的悲情剧其实并不比喜剧片有更多悲伤情节,只不过它调整了悲伤的顺序喜剧片是前89分钟男女主角都在各种患难吃苦,最后1分钟终于在一起了;悲剧片是前89分钟男女主角都在享受爱情,最后一分钟被迫分手了。
所以,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完美的假期回忆,不妨为自己设计一个精彩的结尾峰值最后一晚,吃你最想吃的东西,见你最想见的朋友。
6、运动!运动!
前面讲的都太复杂了,如果我想迅速摆脱已经纠缠我一个月的负面情绪,什么方法比较快?
答案是运动。
当你进行了长时间的运动,消耗了大量体力,这时你往往会感觉到莫名的开心,各种痛苦就像消失了一样(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启动了对运动的奖励机制:
运动本身有时是痛苦的,它可能意味着身体劳累和肌肉酸痛,但是运动又有助于人类在远古时代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延续基因。
因此为了鼓励运动,我们大脑进化出了针对运动的奖励机制大量运动后,我们会分泌内啡肽,其作用类似吗啡,可以缓解几乎一切痛苦并且让我们感到莫名的快乐。
这样的机制也存在于“吃辣”当中,其实同甜、咸等口味不同,“辣”本身是一种痛觉,它意味着对口腔表皮的灼烧感。但是为什么有时候觉得吃辣很爽而且很开心?这是因为大脑为了缓解吃辣的痛觉,在吃辣时同样分泌了内啡肽。所以,并不是四川妹子喜欢的并不是“辣”本身,而是内啡肽。
除此之外,嘹亮的歌声也可以刺激内啡肽分泌。所以如果郁闷了,最简单的:吼一嗓子!
同外用的神经类药物(比如吗啡海洛因等毒品)不同,我们自身分泌的内啡肽并不具备成瘾性,因为它是需要通过直接努力才可以获得的(比如运动),并没有损害大脑的“激励惩罚”机制。而生理成瘾性的本质就是打破大脑的“惩罚激励”机制,让我们可以不通过努力直接获得快乐。
更多意想不到的分析,点击右上角,关注“李叫兽”。
每周一更新,回复以下标题前序号可以查看历史内容:
a 选职业的14大认知偏见:你知道几个?
b 如何在讲座中提出有“逼格”的问题?
c 一张图告诉你:面试最大矛盾
d 12种职业定位,你知道几种?
e 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喷子思维?
f 为什么你学得会微积分,学不会管理学?
g 自媒体经常拿来忽悠人的10个商业理论
h 你是如何混淆因果关系的?
i 你的BOSS是如何对你洗脑的?
j 【一张图解析娱乐选择】你为什么不喜欢《爸爸去哪儿》?
k 7页PPT教你秒懂互联网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