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发文之后,大家都会在后台就自己的疑惑向李叫兽提问,但由于数量太多,我们很难一一回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助手偷偷开通了分答!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每周推文之后,就大家都关注的进阶问题进行回答,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章啦!如果那些问题也是你关心的,只需花1元钱,你就可以偷听答案。效率是不是提高了好多?
但是,小助手内测一段时间后发现,很多朋友的提问,我们真是无力回答啊!
比如,他们是这样问李叫兽的:
如何在「分答」上提一个能挣3000元的好问题?
(额……这个真有正确答案嘛?)
关于新媒体运营的诀窍有哪些?
(分答的回答只有60秒,而这个问题一天都讲不完吧。)
考研失败,是再考一次研还是来北京工作啊?不知道找什么工作,怎么办?
(这太难了吧,我们完全不了解你啊,而且李叫兽擅长的是营销不是职业规划啊!)
你怎么理解社会化营销?社会化营销相对其他营销的优势是什么?什么产品适合社会化营销?
(如何理解?见解有很多,不知道你想听哪方面啊?而且别说三个问题,就是回答一个,60秒也不够啊!)
叫兽,你有女朋友吗?
(尴尬脸……)
坦白说,这样的问题我们真的很难回答。究其原因,小助手认为无非以下5个:
(1)我们并不了解背景信息
有朋友希望李叫兽帮忙想个slogen,且不论这个工作量有多大,单是你产品的优势劣势、行业背景、竞品信息我们就不了解,这个建议怎么给啊?
(2)用词不准确,导致大家对信息的理解不同
比方说有朋友问旅游景区,如何做O2O营销?什么是O2O营销?可能并没有定论,那这个问题就没办法解答。
(3)问题过于宽泛,我们不知道要答什么
比方说有朋友问,李叫兽怎么看品牌延伸策略?这个问题涵盖的范围太广了,我们并不确定你想听哪方面内容,所以也不能乱答啊。
(4)问题超出能力范围,没办法解答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光环效应,它会导致你认为一个人在某方面拥有极强能力后,就判断他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但事实并非这样啊,李叫兽在营销方面能力很强,但在心理咨询或者职业规划方面,就未必如此了。
还有一点,你们问李叫兽个人隐私有什么企图?快从实招来!
(5)问题过多或者过于复杂,60秒很难解答
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提出“怎么学习才更有效率”、“如何搭建营销学的知识框架”这样“基础架构”式的问题很有帮助。它会成为一个母问题,孵化更多具体问题。
但是由于它涵盖的范围过广,很难被完整回答,尤其是在60秒的语音内。所以也不适合在分答进行提问。
至于一次提问三个以上问题的朋友,你确定60秒真的够用?
所以在对李叫兽提问时,小助手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问题是李叫兽能力范围以内的,而且他了解背景信息
比方说“李叫兽你最喜欢的一句文案是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就是叫兽能力范围以内,且掌握背景信息的。
或者这个问题“李叫兽你提到过2020年,最赚钱的行业是节约注意力的行业,这句话怎么理解?”。针对李叫兽已经思考过的问题深挖,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至于哪些问题叫兽深入思考过,看我们的文章就知道啦!)
此外“李叫兽,运营类公众号,该如何做定位?”这样的问题也不太合适,因为运营者的能力、擅长的领域、运营类公众号整体的情况、用户的需求等等,我们都不了解,没办法给出合适的建议。
2、多针对具体问题,少问基础框架式问题,或者比较宽泛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利用限制性条件让问题变得更具体。
比如成功创业者必备哪些条件?就可以修改成乔布斯身上,哪些优点值得创业者学习?这样就成功的将一个宽泛的问题变得更具体,而且乔布斯大家也比较熟悉,被回答的概率大一些。
此外,我们也可以在问题中加入极端限制性因素第一、最、首先之类的,确保问题足够明确。
比方说怎样才能做好产品运营?有具体的步骤或方法吗?就可以修改成如果你要推广一款社交类App,你会首先思考哪个问题,为什么?这就从一个基础框架式问题,变成了一个具体问题的极端情景,让信息更加明确,也更容易用60秒回答。
3、每次提问只解决一个问题,杜绝“连珠炮”
毕竟只有60秒,说明白一个问题就很难得了。
4、每个提问不要存在多目标或引入过多变量
比如“普通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如何实现粉丝增长和变现双轨式发展?有哪几个点事需要注意的?”。这个问题除了缺乏背景信息、问题过于宽泛,还引入了两个目标实现粉丝增长且变现。从而让问题更加难以回答。
如果是小助手提问的话,我会改成这样从零开始运营公众号,定位运营类干货分享,希望实现粉丝增长,需要从哪个点开始突破?
通过修改,我们简单介绍了自己的背景信息“从零开始、定位运营类干货分享”,从宽泛的问题变成了具体问题“从哪个点开始突破”,从存在两个目标变成了一个“粉丝增长”。这样,回答者就会更有针对性,不会因为问题太复杂、60秒内无法说清楚而放弃了。
根据这个标准,小助手也帮大家修改了几个问题作为模板:
修改前:“熊本熊这个形象在国内外都广受欢迎,国内有可能打造一个类似IP吗?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修改后:“你认为,熊本熊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被IP创造者们所借鉴?”
“打造IP需要哪些要素”是一个基础框架式问题,回答者很难完整回答。但是针对熊本熊做分析,就相对容易得多。(PS: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哈,那就是你可以确定叫兽对熊本熊比较了解。)
修改前:“如果让你给一个营销人最中肯的建议,你会说什么?”
修改后:“你发现现在营销人最常犯的错误是什么?如果让你给他们最中肯的建议,你会说什么?”
给营销人建议,是一个太宽泛的问题,李叫兽可能不知道从哪里答起。给一个限定条件针对最常犯的错误给一个建议,就变得具体了很多。
修改前:“你怎么看品牌延伸这个问题?”
修改后:“按照定位理论,品牌应该聚焦在单一品类,但小米什么都做了,你怎么看小米最近推出无人机、台灯之类的产品?(其实这个问题是小马宋老师提的,大家不要跟小马宋老师投诉我剽窃哈)”
同样是针对品牌延伸,“如何看待”太过宽泛,而把问题聚焦在小米的做法上就更加具体,我们也更容易做出自己的判断。
看完了这些例子,大家应该都了解提问的标准了吧。具体内容小助手再复述一遍哈:
1、确保问题是李叫兽能力范围以内的,而且他了解背景信息。
2、多针对具体问题,少问基础框架式问题或比较宽泛的问题。
3、每次提问只解决一个问题 ,杜绝“连珠炮”。
4、每个提问不要存在多目标或引入过多变量。
以后每周读完文章之后,大家就可以针对文章里有疑问的点,在分答上和叫兽交流啦!我们会选取符合上述标准的问题进行回答,如果你提出的是共性问题,那恭喜啦!除了解疑释惑,也许你还能靠偷听小赚一笔呢!
平时大家也可以针对自己思考的营销问题,向叫兽提问,我们也会不定期选取好问题进行回答的。
好啦,硬广结束!你一定迫不及待想去问叫兽问题了吧?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李叫兽分答主页,按照提示一步步进行就好啦!
怎么样?看了今天的文章,你有哪些思考?又有什么想向叫兽提问的?点击阅读原文,说出你的疑惑!
如果你对如何问出一个好问题有独到见解,也可以点击右下角留言,向大家传授下经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