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hink:“营销工作” 这一次,我希望重新思考营销工作的变化。 一. 到底为什么营销变难了? 李叫兽在公众号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过去几年,营销上有哪些变化让你非常难受? 大部分答案是这样的: 用户注意力分散,越来越难以吸引注意力 媒介渠道效果越来越差 流量越来越贵 花钱也无法获得好的推广效果了 代言人也没有过去那么管用了 这些答案在我的意料之内,因为只要是做过营销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 就拿营销的一个环节【广告】来说,我经常做这样的一个比喻: 如果把广告比作催眠曲(本质上都是在影响目标用户),那么过去的广告类似于“在封闭的房间里给用户唱催眠曲”通过大规模广告轰炸,强迫对方接受概念,效果很好。 而现在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媒体越来越多,也导致现在的广告,是在“时速100公里的摩托车上给用户放催眠曲”用户仍然能听见,但已经没有那么容易被强制洗脑。 所以,影响用户的成本也就水涨船高。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觉,除了广告以外,还有公关、分销渠道、促销等几乎所有营销环节影响用户越来越难了,营销成本越来越高了。 于是,这就成了很多人的核心论点:注意力分散,营销成本上升,导致营销变难。 那么这是真相吗?大多数人产生的“营销变难”的感觉,真的是因为所谓的“注意力分散”、“竞争激烈”导致成本上升吗? 当然不是,只要是稍微拿出点时间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所谓的“洞见”,与另一个事实有点冲突:社会的总营销成本并没有上升。...
Read moreDetails写在前面: 我准备开启一个线上的营销训练营,第一次,让几百人跟我一起用14天做出改变利用系统化的方法,去解决真实企业问题,从零开始,用营销和文案去唤起消费者的痛点。 一、这是我们要一起做出的改变: “忙着制定年度营销计划,不如先给自己来个14天计划” 我遇到过很多营销人、市场人,忙着做各种营销计划和营销方案,沉浸在PPT、表格和头脑风暴讨论中,希望用一场campaign来改善企业的营销状况。 但是有时候工作的改良,其实依赖于参与工作的人的改良堆积大量时间去做工作上的营销计划,不如先给自己来一个改变计划。 所以,我在公众号上发起一个“14天改变计划”,召集500个愿意进行营销上的改变的人。 “ 能给我们带来改变的,除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有一项说练就练的技能。” 到底什么能给人带来改变? 有时候是一段去远方的经历(比如旅行),有时候是遇到一位贵人,但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对某项技能的密集训练,真的会改变一个人。 第一次让我难忘的自我训练是本科二年级的时候,当时为了提高逻辑清晰表达的能力,连续训练《金字塔原理》中的关键原则(比如“结论先行”),甚至给朋友发短信时都利用这些被验证过的原则去改良内容。 我知道我不会为此获得证书,不会为此提高考试成绩,但是我几乎永久掌握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清晰的逻辑表达。 这也是我一直在说的“有些知识,你一旦掌握,就很难容忍掌握这些知识之前的状态”比如我当时就再也无法容忍自己之前做过的一些逻辑混乱、顺序不清的文章、演讲和分析报告。 我也建议各位要不断去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些知识,我一旦掌握,就很难忍受掌握它们之前的状态?”如果你对这个问题已经太久没有答案,那可能需要做出改变了。 比如几个月前,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答案是:“不要帮消费者去完成他们本身不想完成的任务”。(PS. 14天改变计划中,会有这个课题) 数码相机刚出来的时候,有个数码影像公司主打“便于管理照片”(比如删掉不需要的照片),现在看来无比需要的功能,但是当时却没人买单,因为这并不是消费者“本来就想完成的任务”(胶卷时代根本没有这个任务)。 后来数码相机主打“捕捉精彩瞬间,如果不对,就重新拍”,获得了大量的欢迎因为这是胶卷时代人们本来照相时就要完成的任务(照相时因为无法看到照片效果,不得不一个姿势多拍几张)。 当知道了这个知识,我就让自己去训练这项知识(包括质疑、验证、应用等),接着就发现我对很多创业公司做的产品产生了完全不一样的理解,也产生了不一样的判断。...
Read moreDetailsRe-think:“月经式热点”我们经常发现人们会重复传播观点,也有无数成功的营销重复利用类似的心理。 这篇文章,就讲讲这一切在消费者心理中,是如何发生的。 一 朋友圈总有一些相似的文章,每个月都来那么几次。 比如 《雷军:不要拿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致那些勤奋的懒人们》 《为什么说绝大多数人都是“低品质”勤奋者?》 《你是不是用勤奋在掩盖另一种懒惰?》 (这些文章都是不同作者,分布在几个月发出来,核心内容全部都一样,但每次发出来都能重新火一阵。) 我之前有篇文章曾经讲过一个概念“月经式热点”深存于我们的内心,我们不断讨论、在意并且定期就会爆发的心理需求,而不是偶然出现的热点。也建议营销人更多去借助“月经式热点”,而不是临时事件热点。 而“不要让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就是一种典型的都市工作者的月经式热点,更加神奇的是,几乎所有和知识、成长相关的公众号,最终都会写到这个话题,而且每次写到都能再火一把它就像武术界的叶问,每个想开宗立派的武行,都要去挑战一下。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吃瓜群众们一次又一次被同一个内容(只不过换了标题和作者)刺激到G点从而转发?为什么隔一段时间总会爆发一下? “月经式热点”,到底是怎么来的? 一句话概括:我认为月经式热点的形成,本质上来源于我们“虚构信念中的永恒冲突”。 二 我们知道,人类之所以能够数万甚至数百万人通力协作,而其他动物一般最多只能形成几十或者上百个单位的社群,是因为人类是所有生物中,唯一能够相信“虚构信念”的物种。《人类简史》 比如远古智人们仅仅因为公共相信一个“河之神”,就能大量团结起来去攻击其他部落。 也就是说,只有人类能够相信并讨论一些“看不见的事物”(比如正义、国家、平等、民族),而其他动物最多能理解并沟通看得见的事物(比如苹果、树木、河流、老虎)。...
Read moreDetailsWelcome to WordPress.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then start writing!
Read moreDetailsBuy author a coffee
We bring you the best Premium WordPress Themes that perfect for news, magazine, personal blog, etc. Visit our landing page to see all features & demos.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