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学的会微积分,学不会管理学? 【李叫兽】:学习商业理论的正确姿势 面临专业问题,其实最悲剧的偏见并不是下面这段对话: A:“你什么专业的啊?” B:“我学计算机的。” A:“哇!那你肯定能帮我把这电脑修好了!” B:“……” 我觉得最悲剧的偏见应该是下面这段对话: A: "你什么专业的啊?" B:“我商学院毕业的。” A:“哦,那算了,反正你啥也不会。” B:“……”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管理学”等专业,很多人会使用一个很虚的形容词,这个形容词就是“虚”。 为什么觉得虚呢?很多人觉得学了英语至少掌握一门语言,学习计算机至少会编程序,那么学了商业理论后好像还是不会战略分析。嗯,如果你觉得把所有商业理论背一遍就算学会了商业理论,也请在学英语时使用同样的方法:把26个字母背一遍就行了。 那么假设你想具备高超的商业分析能力和战略思维,应该怎么办? 下面3个部分会解答你的疑惑: 商业理论有用吗? 为什么商业理论难以学会? 那么应该如何学?...
Read moreDetails【叫兽解答第一期】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喷子思维 本期提问者:“李叫兽”某关注者(TA选择匿名) 提问原问题:如何从一个秒喷型喷子变为积极回应并能提供建设性意见的人? 首先,什么是“喷子思维”? 我是用这张图定义“喷子思维”的: 其中 积极VS消极是指你对别人分享信息的反应是“大”还是“小”; 建设性VS非建设性是指你的回应是正面鼓励性的,还是负面打击性的。 所以喷子思维的表现是,别人有了消息没人比TA更积极,但是却总是着眼于负面,不免让很多人讨厌。以至于无数人高呼“珍爱生命,远离喷子。”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喷子思维以及如何转变自己的喷子思维呢? 在心理学上喷子思维的诱因: 1,社会比较理论&保护自尊 社会比较(Leon Festinger,1954)是指我们经常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获得对自己的评价。在这样的比较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我们常常会在内心对优于自己的人产生诋毁。(尤其是这些人是我们身边的人时) 比如常见以下现象: “秀恩爱,分的快!” “你这是来拉仇恨的吗?” 当一个人自尊被伤害时,这种为了保护自尊而出现的“比较”和“诋毁”更加常见。 比如听说一些土豪带着美女去北大清华参观,看到路过的学生骂一句“穷学生!”是真的因为此土豪鄙视一切穷人吗?自然不是的,我敢说他不会对公司的最基层下属说“穷工人!”所以土豪骂“穷学生”只不过是在一群高知识的人面前找自尊而已,而这种找自尊的方法就是从1000个特点中找出一个对方比自己弱的。而土豪在其下属面前不需要保护自尊,所以也没必要鄙视。 类似的情况还常见于运动场,当一个没品的足球后卫被梅西过掉时,他有时也会骂一句“死侏儒!”因为这几乎是他能找到的比对方强的唯一一点了。...
Read moreDetails请看这样一个争论: A:“乔布斯说过“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去跟随内心和直觉!”所以,我们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热爱和兴趣,不要有这么多顾虑!” B:“呵呵!我才不信哪一套扯淡的,还是找一个稳定的体制内工作现实!” 校园中的“理想党”和“现实党”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大有势不两立的势头。那么如何解决这个争论呢? 其实这个争论可以不存在。因为它类似这样一个争论: A:“我觉得阿司匹林最好!我吃了阿司匹林特别管用!” B:“放屁!我觉得青霉素最好!” 弱弱地问一句,你们确定双方生一样的病吗? 对!双方病症不一样,用药当然不一样。一切抛开病症去讨论药品效果的说法都是耍流氓! 同样,两个人对职业的需求不一样,自然无法达到共识。 同样是找到一份工作,有的人享受工作中跟同事的感情关系,有的人享受巨大的成就感,有的人享受未知的挑战,有的人享受稳定的生活。 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职业? 首先,你得知道你想从职业中获得什么,毕竟每个人性格和需求不一样。工作中相同的一件事(比如发生争论),有人从中得到尴尬,有人从中得到快乐。所以,不要抛开自己的实际性格和需求来规划职业,别人想要的,不一定是你真正想要的。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职业需求呢? 请从下图的量表中,选出你最想从职业中获取的3个价值并排序。并借助这张图片思考你自己的职业定位。 (因微信限制不能发大图,查看高清大图,可以关注本主页并回复“职业价值”) 如何使用上图来找到最满意的职业? 上面的12种需求其实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有强弱程度的差别。你需要选出你最想获得的3个左右的价值,然后寻找能够提供这种价值的职业: 比如你倾向于“安稳型”“投资型”,可能会在稳定的国企过得很开心; 如果你倾向于“定义型”,可能会适合医生、老师、军人、法官等具有较高职业“角色感”的工作,你会为了维护军人的尊严而积极努力;...
Read moreDetails告诉你面试最大的矛盾: 首选,你的面试表现一般是这样: 刚进入面试场地,特别紧张、不自然,然后随着问题的进行慢慢进入状态,表现越来越好;最后随着面试进行变得疲惫,状态慢慢降低。因此你的面试表现变化曲线是这样的: 然而,面试官情况是这样: 一开始对新进来的面试者满怀期待(首因效应),然后随着面试的进行注意力迅速降低,最后一个问题时又提起精神(近因效应)。因此考官的注意力曲线是这样的: 然后对比两张图,就发现矛盾出现了:在面试官对你最关注最感兴趣的时候,你的表现最差(刚进来的不适应以及面试结束时的疲劳),而你表现最好的时候,考官却心不在焉: 在上图中的A区域(红色部分),考官对你特别关注,而你却状态不好,这让你的表现给考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让人失望。 在上图中的B区域(绿色部分),你拿出了最精彩的表现,而考官却不在状态(面试了太多人的确累了),因此你“最好的一面”被忽视了。 这就好比:别人最饿的时候,你不给他饭吃;等别人吃饱了不想吃东西,你狂给他饭吃。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很简单,在有限的面试准备时间中,你应该更加重视你的开场白和退场语。 如何准备开场白? 开场白一般是自我介绍,而大部分人的自我介绍落入了“我是谁、来自哪里、有哪些荣誉、有哪些能力”这样的“表格性”介绍。这样的自我介绍就像你在填写一份入党申请书,面面俱全但无聊透顶。 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找准一个卖点,讲一个足够打动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最短1分钟模板是: 引入:最简洁的语言说明自身情况(我是谁,来自XX大学,什么专业)或者用一件让人意外的事情提起对方兴趣。(10秒) 论点:把你的核心卖点说出来。比如我擅长把愿景变为现实;我擅长协调复杂的关系并化解冲突;没有人比我更擅长而且更热爱写代码。(5秒) 证明:找一个“跌宕起伏”的鲜活性故事来说明。(30秒) 利益点:指出我刚刚说的特点对你有什么用。(10秒) 呼吁行动:所以我来到这里,是想获得这样一个机会,去……(5秒)...
Read moreDetails【李叫兽公开课第5集】4分钟展示自己的魔鬼公式 直接点击播放视频,20分钟Get新技能: 当我们讨论“说服技巧“时,我们真正在讨论的是什么? 说服(包括演讲、展示、自我介绍)的目的并不是“描述一个观点”,而是“改变听众的行为”。如果听众在你演说之前的状态是A,在你演说之后的状态是B,那么B-A就是你演讲的效果。 这样一个B-A的效果就是演讲,它存在于我们方方面面,比如: 如何有“说服力”地销售一个产品? 面试时如何做自我介绍? 如何让你的老板接受你的提议? 然而大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技巧,这使得他们仅仅是在“陈述一个事情”,并指望他们的陈述能够打动听众。实际上,比起简单的陈述,我们能提高的实在太多太多。 而通过这短短的20分钟公开课,你将了解到: 一个简短的4分钟展示应该包含什么内容? 手把手教你使用“4分钟魔鬼公式”来准备你的展示。 如何引入演讲,让听众在20秒内提起兴趣? 如何利用“鲜活性效应”来打动听众? 如何让听众付出行动,而不是仅仅“被打动”? 不论是销售产品、自我介绍,还是提出建议,你的目标是让听众走完“注意-兴趣-信服-渴望-行动”的整个过程,而大部分失败的销售或者演讲往往中途而止(比如有的广告仅仅让人产生兴趣,但是不信服;有的广告让人真正相信了,但是却没有产生渴望。) 如何在4分钟的时间内完整地走完这个过程,让听众真正改变他的行为?这看起来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通过以下5个部分的有效组织,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引入通过现场发问、讲故事、列出让人震惊的数据等方式,让听众20S内对你产生兴趣,并且引起心中的疑问; 论点引入部分后,立马提出论点(如果是4分钟,那么你只能聚焦1个论点) 证据利用“鲜活性效应”引起共鸣并产生信服;...
Read moreDetails如何确定一个职业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其实你可以去问问已经从事这个职业的人。 因此,你参加了很多职业发展讲座,甚至约了很多职场前辈吃饭。面对着有丰富经历的职场前辈,你一定想问几个关键问题来解决心中的疑惑。 你很想抓住仅有的机会问问题,可以又不知道该怎么问。 因此出现了以下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 去投资银行工作好不好? (拜托,这你让我怎么回答?我怎么知道哪些对你好哪些对你不好?) 我如何找到一个好工作? (这么宏大的问题,你是想让我讲2小时?) 我想找你了解一下在宝洁的工作,那里工作怎么样? (你到底想知道什么?我当然知道很多关于宝洁的信息,我怎么知道哪些才是你需要的?) 这个工作具备创造力吗? (你说的“创造力”是什么意思?你确定我想象中的创造力和你问的创造力是一回事吗?) 您对工作有什么感悟? (我的感悟很多,你想到底想知道什么?) XX老师,您刚才的话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使我等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我很想知道老师您是怎么获得如此深邃的思想的? (同学,你是来搞笑的吗?) 你的“低水平”提问错在哪? 问题过于抽象,导致双方说的根本不是一码事。比如问工作有没有创造力,结果发现嘉宾对创造力的定义和你的初始想法根本不是一回事。 问题过于宽泛,引发无关讨论。比如“您对工作什么感悟”,对方并不知道你具体想了解哪方面信息。 提供无关信息。比如先赞扬嘉宾一番。...
Read moreDetails【李叫兽公开课第四集】如何让你的表达逻辑清晰? 直接点击播放视频,20分钟Get新技能: 为什么有的人讲半天你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而有的人三言两语即可表达复杂的观点? 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讲的内容有差异,而是他们排列内容的方式不同而这种排列内容的方式就是“表达的逻辑”。 请先阅读用两种方法写的同一个故事: 故事A: 王子说服了父皇,迎娶了邻国的公主,他们生活美满。几个月前,王子跟女巫进行了旷世的决斗,最终杀死了女巫。在这之前,王子每天辛苦练习剑法,用剑的能力不断提升。因为之前这个女巫不允许王子和公主的恋爱,这让王子想要除掉这个女巫。对了,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的王国。 故事B: 从前有一个古老的王国,王子爱上了公主。但是邪恶的女巫不允许王子和公主在一起。那怎么办?王子通过各种方法和公主走在了一起: 提高自己的剑术,获得和女巫决斗的能力; 同女巫决斗,杀死了女巫; 说服了父皇,最终迎娶了邻国公主。 上面的两个故事讲的同样的内容(几乎用词都是一样),但是明显第一个故事晦涩难懂,而第二个故事一目了然。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这是因为第二个故事使用了本次公开课讲到的表达逻辑: 引出疑问 不提供无关信息 结论先行 归纳分类 逻辑排列 具体各个原则如何使用,请观看上面公开课视频。 如果需要进一步学习,推荐练习《金字塔原理》;如果觉得麻烦,你只需要把上述视频讲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就好啦!...
Read moreDetails在进行职业规划和选择时,我们总认为自己是理智的,总认为自己是在比较了各种优势劣势之后才做出的决定。然而,有这么一些认知偏见,总是会让我们的“理性分析”变得滑稽十足。 如果你没有正确地认识它们,就可能长期被它们所害因为它们会诱导你选择错误的职业。下面的问题将帮助你规避14个常见的认知偏见:(PS.在看本文前就假设你自己不受认知偏见的困扰,也是一直认知偏见。) 1、从众效应 Bandwagon Effect 你是否经常考虑:选择什么职业才能得到周围人(包括父母、朋友等)的认可? 你是否花费了太多精力去关注本专业其他的毕业生去哪儿了? 2、权威偏见 Authority Bias 你是否特别中意某个职业,因为某个你很尊敬和喜欢的人曾经向你推崇或者描述过这个职业? 3、急于贴现 Discounting 你是否去追求一个现在的可接受结果,而不是去等待一个将来有更大成长的结果?(比如过分重视底薪、过分重视第一年薪水等) 注:贴现是指把未来的较高收益低价卖出,已获得短期的较低收益。在职业规划中,就是指过分看中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的能力增长的选择。 4、验证性偏见 Confirmation Bias 你认为你对于自己的了解和对于职业的看法是正确的,那么你是不是仅仅去关注那些有助于证明自己看法的信息呢? 有多久你没有尝试去寻找那些能够挑战你现在观点的信息?...
Read moreDetails消费者为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直接点击链接观看公开课视频: 如果不能播放,请复制下面链接查看: http://v.qq.com/page/t/c/r/t01315mv5cr.html 当你问消费者想要一部什么样的汽车,大部分消费者会说想要“动力好”、“省油”、“安全性高”……可是当你按照市场调查的数据去精确制造这样一辆汽车时,却往往发现消费者并不买账。为什么?难道这些消费者说谎了吗? 其实这些接受调查的人并没有说谎,他们说的是他们所相信的真话。 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又不得不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是的,人们对什么影响了自己的选择几乎毫无意识。就像一个调查所说的:“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承认漂亮的车模影响了大众对汽车的偏好,但是他们又否认自己在买车时受到了车模的影响。” 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次的公开课就从心理学和脑科学着手,向你解释消费者为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通过20分钟的视频,你将了解: 1、为什么人喜欢为自己的行为找原因; 2、为什么人为自己行为找到的原因几乎总是错的; 3、人类大脑的奇妙构造如何造就了这一现象; 4、如何学术性地回答“你为什么爱我”样的深奥问题; 5、如何知道消费者想要什么。 【每期一问】 说一个你喜欢的产品,并推测一下自己当初之所以购买它的原因。(注意:并不是你为自己的购买行为找到的合理性理由,而是推测真正影响你购买的原因。) 直接回复本主页回答问题,你的答案将出现在下期的公开课中哦! 关注微信主页“李叫兽”,每周推送让你分分钟涨姿势的商业思维!...
Read moreDetails【李叫兽公开课第2集】隆重登场! 本期主题:“行业领头羊如何变迁:共生型&模块化产品架构” 案例面试经常遇到行业分析,比如下面这些让人抓耳挠腮的问题: 为什么苹果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而安卓的逐渐上升? 企业是把业务都外包出去当一个轻公司好,还是自己研发生产,当一个重公司好? 电商是不是应该自建物流? 电商是应该自营还是建平台? 看似复杂而且差异巨大的问题,实际上往往基于类似的规律。那么是否有一条行业规律像牛顿定律解释物体运动一样,简洁明了地揭示了行业发展的规律?答案是肯定的,本期公开课将通过对“共生型&模块化产品架构”的解读,让你理解行业领头羊的变化规律,理解为什么像苹果这样的共生型产品架构公司往往在行业初期独领风骚,而又在行业的中后期被高度模块化的DELL、三星、谷歌们取代。 点击下面的视频直接观看: (如果无法观看视频,请点击微信右上角,并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下面的是部分PPT的图片: 关注微信主页“李叫兽”,每周推送最实用商业理论,让你分分钟具备高大上的商业思维! 所有内容均为吸取众多国内为研究基础上的原创内容,拒绝像大部分主页一样的复制粘贴,本主页只为提供你在百度上永远搜不到的知识! 如果你想我一样热爱分享知识,请把此日志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Read moreDetailsBuy author a coffee
We bring you the best Premium WordPress Themes that perfect for news, magazine, personal blog, etc. Visit our landing page to see all features & demos.
Read more »